[新聞]脫毛美容商WONDERSCAPE擬赴港IPO:中國市場生意難做
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對容貌越來越重視,全球範圍内的美容店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,規模日益龐大的年輕男女加速了美容業的發展,同時業也加劇了美容業的競爭激烈程度。
以提供脫毛護理服務為主的新加坡美容商WONDERSCAPE HOLDINGS LIMITED(以下簡「Wonderscape」)於3月6日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申請書,這家公司旗下的多家美容店不但能為女性提供美容服務,還為男士提供脫毛、面部整形等美容服務。
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是Wonderscape第三次向港交所遞表,公司分别在2018年6月及2019年3月就已遞表,但均已失敗告終。
在疫情來襲的特殊時期,Wonderscape不甘心失敗,三度衝刺港交所,可見公司對香港資本市場抱有很大的期待。
那麽,Wonderscape準備好了嗎?財務報表這張成績單能讓市場刮目相看?
主營脫毛服務的美容提供商
Wonderscape是一家國際公認的美容專家, 目前分别以「Strip」、「TWOL(I)PS」、「Browhaus」及「WeNeedAHero」品牌在私密護理、面部塑形及男士美容方面提供服務及配套護理與美容產品。
作為新加坡私密護理及面部塑形行業的龍頭,Wonderscape已達到了出海展開業務的能力。目前,Wonderscape的業務覆蓋全球14個城市,於新加坡、吉隆坡、槟城、上海及香港經營47間自營門店,以及在北京、曼谷、達沃、雅加達、倫敦、馬尼拉、孟買、紐約及普吉島經營43間特許經營門店。
私密護理業務是公司主營業務,該業務包括蜜蠟脫毛護理、半永久脫毛護理、玫瑰花蕾嫩膚等,這類護理價格親民,50元人民幣-5000餘人民幣不等,這也是美容店能走進廣大市場的關鍵。
脫毛服務是公司的的主要收入來源,在2019年,該相關業務的營收達2309.5萬新元,佔了公司總營收的43.67%。而面部塑性護理、男士美容護理兩個業務拓寬了公司的業務組合,以吸引更多不同年齡的消費者,不依賴單一客戶。
業績大倒退
最近三個年度,Wonderscape業績表現不佳。2017年-2019年,公司實現收益分别為4866.2萬新元、5029.9萬新元以及5288.2萬新元。
但淨利潤則大倒退,上述報告期内分别為1343.8萬新元、549.3萬新元以及631.2萬新元,兩年時間利潤下滑53.03%,削弱了一半。
利潤之所以大幅下滑,主要是因為公司在成本端的把控不理想。僱員福利開支是公司最大的一項成本,2019年達到2655.8萬新元,佔了當期營收的50.22%。2017-2019年,公司營收增速為8.67%,而僱員福利開支增速則為25.75%。
此外,在營收大幅下滑的背景下,公司的推廣開支、其他經營開支等亦不減反增,這就造成了公司的利潤不斷縮水。可以說,公司近3年發展十分緩慢,而成本端則不斷上行,公司未能處理好未在大幅擴張的情況下控本的問題。
中國市場生意難做
Wonderscape的主要營收市場在新加坡,目前在新加坡有30間門店,馬來西亞、香港和上海則分别有8間、2間及6間。2019年,公司新加坡市場的收益比重達到74.4%,佔了公司大部分營收。
作為公司最要市場,新加坡市場的表現尚可。自營門店方面,在過去幾年,新加坡市場的運營超一年的店面利潤率為30%左右,馬來西亞市場亦是有該等表現。但是香港及上海市場近3年的運營利潤率表現堪憂,香港市場2017年及2018年運營利潤率為負數,上海則起伏不定,2019年運營利用率僅為14.1%,不及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市場的一半。
難道是中國市場生意慘淡造成的?我們可以從自營門店的平均利用率做個比較。
下圖可見,公司於上海及香港市場的自營店運營利潤率如此糟糕,與門店平均利用率脫離不了關係。尤其是上海市場,過去三年的自營門店平均利用率不到50%,表明消費者對公司位於上海的店面消費意願不強,從而拖累了公司的收入端,而上海及香港兩地店鋪租金昂貴,僱員福利開支亦不低。所以不難理解,公司新加坡市場過去幾年來的貢獻都被上海和香港兩地攪黃了。
作為打入中國(包括香港)市場的外國品牌,公司在競爭激烈的中國美容市場顯然非常吃力。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,我國目前共有700多家從事醫療美容業務的企業,並且過半都集中在北京市、廣東省,和上海市。目前,國内如莎蔓莉莎、思妍麗、奈瑞兒等知名品牌已佔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,對再國内知名度不高、連鎖化程度偏低的美容服務商來說是一大挑戰。
兩大風險因素
從未來看,影響Wonderscape發展有兩大因素。
一方面,跨國展開的特許經營模式並不會順利。公司在過去幾年將境外的多個自營門店轉為特許經營安排。目前,公司與七家特許經營商訂立24份活躍特許經營協議,在全球九個城市(包括北京、曼谷、達沃、雅加達、倫敦、馬尼拉、孟買、紐約及普吉島)運營43間特許經營門店學習與發展。
由於公司從事的是美容服務行業,在特許經營方面與工商業方面存在更多的監督及管理方面的難題。公司依賴特許經營商實施其戰略舉措及營銷計劃,且跨國展開業務面臨的一大問題是文化差異,這將不利於將境外特許經營店面的統一部署和管理。
另一方面,作為不是生活剛需的美容服務行業,在近期來勢洶洶的疫情面前受衝擊十分大。而公司三大業務區域(新加坡、中國以及馬來西亞)目前均遭受疫情的影響,服務行業進入寒冬。
公司在招股書中披露,受衛生事件影響,公司多家門店暫停營業,疫情的結束時間無法確定。董事預期,在持續發展的情況下,衛生事件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對其業務(尤其是中國内地及香港業務)、經營業績及財務狀況造成不利影響。儘管公司在中國内地及香港的業務合計僅佔集團整體業務約12.0%,但若衛生事件持續較長時間,公司在僱員福利開支、租金等成本難以控制的情況下,經營業績及財務狀況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響。